以下取自「蘇冠宇(Gary Su)的臉書文章」
我所分享的知識、專業與技術 - 有關Desense的故事
https://lnkd.in/fUqeTgD
Dear RF Team
雖然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由來
但還是藉由mail描述
來分享我所知道的故事
早在1990年代,由摩托羅拉開發第一支大哥大後
人類的通訊發展,就開始普遍的從有線轉變成無線化
也使得人類的無線需求愈來愈頻繁
大約在2000年前後左右
許多科學家觀察到許多飛航的安全意外,另如黑盒子顯示的失控問題
都不知道該如何從破碎的飛機內找起
於是大家開始懷疑是無線電話導致的電磁干擾所引起的
姑且半信半疑,但至少飛機上禁止開啟手機後
許多失控的飛安意外也跟著減少了
而EMC電磁相容的研究課題也陸續在學術界興起話題
後來,2000年以後
許多2G時代的手機霸主遍地開花
國外如摩托羅拉、諾基亞、Sony、愛立信…等
台灣如OkWap、大霸電子….等
雖然各品牌手機陸續推起
但各品牌手機的收訊能力皆是有口皆碑的不佳
當然在工程面能想到的就是增加功率、增加sensitivity
不過,相信有接過摩托羅拉代工的公司都知道
摩托羅拉測試內規有一個特殊的測試項
是目前國際法規都還沒有明確定義的測試項
當然,那一個測試項就是Desense
原來,當一隻手機製作完成後
工程師總是以為基頻、RF電路功能正常
軟體、韌體功能正常就以為開發完成
而後來由於各家代工廠的工程師總是相互跳槽
技術也就互相帶來帶去
當然,所衍生的Know How問題就是
基頻、RF電路都是對的
軟體、韌體功能也都是正常的
可是為什麼不同代工廠做出來的收訊能力卻有明顯差異呢?
為不會是EMC電磁相容造成的問題呢?
於是開始有了高速PCB電路板設計指南、佈局技術
EMC金屬結構高頻模擬
天線設計被動輻射、主動TRP、TIS性能不一致的課題
所以,說到結論的部分
後來各家代工廠流傳測試的desense指標就被拿來當作
一個無線裝置的EMC電磁相容有沒有處理好的非制式化標準
也就是layout好不好、金屬結構好不好、雜訊抑制好不好、天線設計好不好的指標了
所以,反過來說
當一台無線裝置的desense很差
請先懷疑自己產品設計的layout、金屬結構、諧波干擾(電路設計)、天線設計有沒有處理好
當然,有可以遵循的SOP設計方法
可以完整並徹底的在設計前端就解決Desense
就等後續時刻再分享給各位Member了
謝謝
Best Regards
Gary
有關Desense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