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3之前蘇冠宇的臉書紀錄」的下載網址

「20210523之前蘇冠宇的臉書紀錄」的下載網址 https://1drv.ms/f/s!Aj-T_Tf3rFIe23MmlyB-8W2GpURY?e=4NYc6S

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2015/04/22在旭譜的日子

珍重再見!!!泣~~



2015/04/22在旭譜的日子


qa12345 - 小S臉書2度失言 智商沒比李蒨蓉高

有時候基層人民
講話聲音是大了點
但只是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有什麼不對?

他們每天過得日子
沒有你們演藝圈的貴婦們
過得這麼舒適與愉快

心裡就不能產生點抱怨

就像是菜市場賣菜的媽媽
每天生活壓力過的這麼大
心裡就不能有怨言嗎?

而心裡有怨言
也不能心直口快的說出來嗎?
這可能只是他們發洩壓力的方式

不然,論錢財
沒有你們貴婦們的富裕
還可以下午泡個下午茶聊天

而論家事
也沒有你們貴婦們的背景
都有個有錢有勢的好老公

且回家開個電視
又要整天受到你們
炫富節目的荼毒

心裡怎麼會愉快

真心的想請你們這些有錢人
多多的設身處地
為這些基層人民的心理著想

有時候看著你們的節目
可以哈哈大笑
或增廣見聞

但關掉節目後
他們需要面對的
還是屬於他們的人生

真的都沒有辦法盡情的享受生活

也請你們不要增加他們的負擔
渲染這些金錢價值觀
給他們的孩子看

徒增他們的煩擾

qa12345 - 小公司十人出頭 但過半同事年資不到半年

其實我有個很樂觀的想法想提供

如果應徵的公司規模小
我會覺得這反而是
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怎麼說呢?
讓我們來談談創業
這個每個人的夢想

如果今天你要創業
一定需要有一筆資金
還有開發市場的能耐

也必須忍受新興公司
不被市場重視的失落感
還有找尋員工的不順利

這些都是創業要面對的困難
也對於現今大公司林立的環境來說
謀生的條件也相對的艱難

且創業初期的收入
有時可能有
有時也可能沒有

那又何必非得執著在創業呢?

就投入一家小公司吧!
把自己的初衷記得
先乖乖地做個守本分的員工

如果公司規模愈小愈好

因為如果你真的很優秀的話
相信不需要很多年工作的累積
你就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人力

既然你非常重要
你又很優秀
就再把公司的業務一起做大

讓公司的業績蒸蒸日上
相信你也可能會獲得更好的報酬
這跟創業要的結果不是很雷同嗎?

但不一樣的是

雖然不能當老闆
但也不需要承擔當老闆的風險
輕鬆做員工就好

且創業初期可能沒收入
但投入一家小公司工作
就算薪水只有22K

也勝於無收入時的苦惱吧!

且努力工作後的未來
實在是充滿想像
有機會前途無可限量

又何必計較眼前近利呢?

qa12345 - 很認真的同期

先不論認真的同事
會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
有機會遇到的話

真的要好好的跟他學習
與好好的保護他
學習他帶來的積極感

並保護他不受人利用

相信在職場工作一段時間後
就會發現工作中的許多老人
非常油條也非常會推卸責任

而展現認真又積極的人
往往又出現在剛出社會
還沒有工作經歷的新鮮人身上

而對一個新鮮人來說

在心態上
有可能是剛踏入社會
對工作職位有抱持著美好的憧憬

所以很容易百依百順的做事情

如果本身就已經是很油條的人就算了
但往往涉世未深的年輕人
會常因為好說話

或遵循些服從長輩的思想
而被老人拐著利用
有可能是對你說些小小的好話誇獎你

讓你有著飄飄然的感受後

便開始將大大小小的雜事
交代或丟給你做
讓你誤以為你備受重用與關愛

其實往好的想法去想
確實是有可能真的想重用你
或真的覺得你很不錯

但大部分的老人
通常並不是這樣想的
只是想把事情往別人身上推

自己就可以無事一身輕了

而看到你們做得非常賣命
他們就真的爽在心底
慢慢的坐享其成

然後被搞了多次以後
開始慢慢體會到職場黑暗
也就開始對人油條了起來

而那份積極又認真的熱忱感
也隨之蕩然無存
實在是非常令人惋惜

所以,奉勸許多即將要進入職場的新鮮人
還是要以人心險惡的立場
多多保護自己

免得讓自己的初衷受傷外
又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那真的就是很悲慘的

也希望不要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
而變成個油嘴滑舌的人
那真的就違背了做人的道理

枉讀了聖賢書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qa12345 - 曾國城批仇富 亂象「台灣人情味去哪了?」

藝人什麼時候有資格講人情味了?

最自私自利的團體
就是藝能界
包含演藝圈、傳媒界、政商名流

台灣的權貴風氣
就是由你們一手造成的
還有資格談人情味

不要開玩笑了

吃喝嫖賭,樣樣皆有
台上台下兩面人
還有資格出來說話

自身都不會覺得慚愧嗎?

其身不正
不覺得你們說的話
總是有人可以反駁你們

真的都不知檢點

還自以為是藝能界大哥大
就很了不起了
就可以開始大聲講話啦

退回你們的螢光幕吧!

只是個搞笑的小丑人物
就不要出來丟人現眼
更只會讓人想吐槽你們

一群可笑的團體!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qa12345 - 去國外工作的好處

小弟的條件不夠好
能到歐美國家去工作
真的很讓人羨慕

回想還沒出社會前
總是聽說歐美國家的待遇
遠比留在台灣的工作好很多

像是矽谷的科技新貴

不過以現在的心情重新想想
則會覺得待在家裡
可以陪伴家人的工作才是最棒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心情的轉變
是來自於第一份工作時
選擇在外縣市工作

就在剛工作一個多月左右
父親就因意外而過世
對當時看不到最後一面的我來說

是個很沉痛的打擊

想起來應該是8年前的事情了
但一直到現在午夜夢迴時
仍會後悔當初沒有選擇離家近的工作

真的是心中很深的遺憾

所以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
心中也是有所感想
想提供給大家稍微不同的想法

尤其是大學時選擇外縣市就讀的朋友

當你在選擇未來是否
也要以離鄉背井的條件工作前
想一想自己的父母

思念自己的心情

有些離家遠的工作
條件相對的都很誘人
也相信父母都會很高興自己的孩子有好的工作

但有時候,父母的心情
不是那麼會善於表達
而我們,也總會忽略父母掛念的那麼擔憂

而勇敢去追求我們的夢想

這是種很矛盾的抉擇
但現在的我如果可以重新來過
我會選擇好好體諒父母的心情

選擇離家近的工作做陪伴

是因為體會到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那種埋藏在心底的感受

是真的會很難過的!

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qa12345 - 繼續升學?還是直接就業?

dogo大大說的真的非常好

如果對自己想要什麼
還有對自己的能耐有多少
都不清楚的話

就算是選擇升學
或選擇直接就業
這對你而言

都是在浪費時間

不會對你有任何幫助
只會讓你的思考一直停留在
模稜兩可之間

也只會讓你的心思更退化

甚至可以換句話說
為什麼同樣的思考
不在升大學時就做決定呢?

與其選擇一個
會讓自己未來有疑惑的大學就讀
也不願意好好努力或重考

拚一個人人稱羨的大學

就算讀研究所讀到了一流學校
難道就不會在求職工作時
碰到面試官或同事的疑問嗎?

真的,未來有機會看到別人的履歷
你就會曉得
很多面試主管心中在意的

還是應徵者大學的學歷

有一方面的解讀是
不是因為讀明星學校就代表非常厲害
而是會有另一種直覺的偏見

總覺得明星學校出來的學生
做事情會比較積極與勤快
做事情的手腕也比較有想法

因為,他們也曾經很認真的
在自己的讀書成果上努力
當然會優先考慮他們

不然,應徵工作時的面試
非親非故,誰會認識你
而你又能拿什麼成果象徵你很優秀

就只能接受事實的殘酷吧

對你現在選擇的最好方法
真的可以先去丟丟履歷試試水溫
就會知道別人會用什麼角度

來看你的價值!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qa12345 - 企業賺錢不分紅 最高將罰500萬

企業賺錢不分紅
最高才罰五百萬
真的是為企業解套的一個好政策

估解不說大公司了

小公司算一百人
每個人薪水至少算三萬
一個月就可花掉三百萬

兩個月就超過了
而且還不包括生產、研發的經費
開銷一定還要更多

所以五百萬根本就不痛不癢

那真的未來所有公司
都可以不用分紅了
何況大公司

一個月的人事成本
可能就好幾億了
怎會看得起這區區的五百萬

真是太小看他們了!

也真搞不懂這些立委在想什麼
到底是鼓勵企業分紅多一點
還是鼓吹企業不要分紅

提個政策都亂七八糟的
根本不提也罷
乖乖當國家的米蟲就好!

qa12345 - 高志明:籲掌權者理會「網路哀鳴」

其實網路哀鴻聲
也就反應著
基層人民的心聲

民主時代

執政者就是要能夠容納
不同群體的聲音
並幫助他們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也就是說
若不是今日網路發達
若不是今日有批踢踢

這種可收納人民心聲的平台

執政者還可能
自以為自己的施政
讓人民非常滿意

就開始自大自滿了

其實當權者
千萬不要漠視人民的心聲
千萬不要以為大家只是吐吐口水而已

很多朝代的更替
開始都是人民心裡小小的抱怨
演變成具體的行動

才把前一個朝代推翻
所以當人民開始有怨言的時候
就要開始聆聽

並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

怎麼做才是對人民有利的施政
而不是一昧地
站在自己的高度上

俯視大家

在現今的民主時代裡
每個人都有當過人民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當過執政者

體會人民的心聲
比體會當權者的心理
是更容易多了

希望未來的台灣更進步
也希望未來的當權者
不要再把人民當搖錢樹

只懂得加稅
而不懂得回饋給人民
這樣基層人民是會反感的!

執政也不會心安的!

qa12345 - 工作時比較爽還是求學時?

我覺得工作時比較爽

求學時期只能說是過度放鬆
尤其在大學時期
沒有人約束的時候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那是一種過度放縱的生活
不能說是爽
只能說是最無拘無束的時候

而工作上獲得的爽
是一種對自我表現的肯定
是一種有實體的成就感

跟求學時的感覺不一樣

且工作上充滿事業的壓力
每每克服或完成一次循環
心理上都會有所感受

是一種扎實的成就感

會讓自己的心情
伴隨著這樣的成就感
開心好幾天

也會讓自己的思想
隨著獲得的成就感
而改變與成長

所以我非常享受
全心全力的投入在工作中
來換取這樣的心情

是一種金錢買不來的爽快!

投入正職職場到現在
大概也有八年多的光陰吧!
時間不算太多

真想不到
看到有些人的回應
還真是充滿老大心態

如果工作的目的
只是讓自己變成個錢奴
那真的是挺有趣的!

工作的意義
若只剩下錢入口袋時的愉悅感
那這樣的人生

也難怪會有一堆唉聲嘆氣!

qa12345 - 台灣教育真的有辦法促進階級流動嗎?

教育是能夠促進階級流動的

對於以前大家的水平都不高時
教育對於社經地位低的家庭
非常有幫助

不過對於現在人來說
教育只是個追求文憑的地方
也只是個追求財富的地方

原蘊含的意義已變得膚淺化

使得教育出來的人才
真的還算是人才嗎?
還是只是個愛錢的生物罷了

相信,政府剛開始將
教育普及化的概念帶入民間
並不是要人民為此爭名奪利

只是大家都用結果論
這種快速不思考過程的思考
把教育的意義膚淺化了

其實,如果現在翻開
國小、國中、高中的課本
還是可以看到書中

強調"做人"與"為人處事"的道理

只是教書的老師膚淺了
學生的家長膚淺了
孩子的學習也就跟著膚淺了

似乎教育就一定要跟錢財扯上關係

看看現在的年輕一輩
滿腦子只有"賺錢"、"享受人生"
"所有錯都是別人造成"的想法

想想我們國家的教育
真的是出了很大的問題
但未來真的能改進嗎?

這...充滿了大問號?

qa12345 - 怎樣的中心思想,才能算是個仁?

現代人以自身利益為前提
"仁"的表現對現代人來說
根本是理想

要能夠對人友善
除了單純的小朋友做得到以外
大人的世界只剩下爾虞我詐

除非不要資本主義

這種以自私自利為前提的
中心思想
只為讓人愈來愈只為自己著想

還能夠談"仁"嗎?

不過現代人早已習慣
利益掛帥
並認為這是正常的事情

做任何事情
如果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那種人就是傻蛋

這樣的想法
普遍出現在現代人的思想中
並恥笑對人友善的人

如果有人還做得到
"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這個人真的就是國寶了!

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qa12345 - 有沒有媒體帶風向很可怕的卦

其實,帶風向講白話來說
就是煽動人群
並進而幫助自己團體獲得最大利益

而煽動的結果有好有壞

好的風向可以幫助事情
更順利的完成
更迅速的達成目的

但不好的風向
就是會製造許多謠言
並只讓自己團體人獲利而已

以現在的社會來說
大家的資訊
主要都來自於媒體

自然而然
媒體就成為了帶風向的共主
充分操縱言論的自由

看哪些事情不順眼
想要撻伐誰
只要每天24hr連續播送

即使不重要的新聞
都會變成頭條事件
這真的是一件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

媒體在現在的社會
影響力真是非常的舉足輕重
但也希望聰明的鄉民們

不要常被資訊不足的報導煽動
要建立能夠明辨是非的判斷力
並有機會建立約束媒體的能力

這樣的帶風向方式
才會對未來的台灣
有更大的進步!

qa12345 - 蛋白蛋殼繼續漲,反轉的年代,不跌的房價

其實,我覺得
不管是蛋白區或蛋黃區
要讓房價下跌的方法

便是向擁屋的屋主
用動之以情的方式勸說
希望他們真的為大家的後代著想

而不是鑽牛角尖的只想著為自己的屋子保值

畢竟,就算是利用政策
成功地在短時間內壓抑房價
讓房價不要成長那麼多

但時間久了
人性的貪婪面又會浮現
自然又會想到許多突破的方法

只是破解的時間長短而已

例如,前陣子吵的美和市社會住宅
居民們也無所不用其極的
想盡辦法要讓柯P喊退

當然,他們不甘心自己的利益受損
這樣的心情與反應
可以理解與體諒

但如果每個人都只顧著自己的利益
就真的沒有人肯為
社會中的基層大眾著想了

......................................

希望用柔性的動之以情
讓他們也為其他人的孩子著想
讓他們也為其他孩子的未來著想

這麼高的房價
最後只愉悅到自己
開心到自己

這樣的良心真的會安嗎?

qa12345 - 調查︰孩子養到20歲 要600萬

我認為每一個孩子
都是上天賜給每對爸媽
最好的禮物

實在是不必要這麼現實的
計較每一筆花費
計較每一筆開銷

或許自己可以從孩子身上得到更多的回饋

例如,孩童時期的天真可愛
每每結束完一整天的工作壓力後
回家跟自己的小寶貝玩

不會覺得面對他
需要有複雜的人際關係思考
只要被動地陪他玩樂就好

我不覺得這種玩樂是一種疲累

反而覺得是
讓我一整天的工作忙碌
可以盡情紓壓的好方法

因為面對他就是可以這麼單純就好

雖然有時候會有些啼哭
但不也是代表孩子在向自己撒嬌而已
會有一種自己也很重要的感受

這種感受真好

是用錢買不來的溫馨
也是用錢買不來的感覺
更是用錢也買不來的牽絆

仔細想想看看吧!

如果孩子真的是那麼大的壓力來源
那為什麼自己的爸嗎
卻總是牽腸掛肚的思戀自己

懷念我們小時後的可愛

只是長大後
男生皮了,女生嬌了
那又是另一個讓人頭痛的故事了

但大家不都是這樣讓自己的父母
陪伴在自己的身邊長大的嗎?
也不覺得給父母帶來多大的麻煩

當然,每對父母
也不會對自己的小孩斤斤計較
畢竟都是自己父母的寶

那我們又何必計較自己未來的小寶貝呢?

qa12345 - 謝金河:我從台積電看到台灣無感經濟

其實,近幾年觀察台股
看似上漲力道欲振乏力
或是偶而下跌時的崩盤見骨

都在在顯示了台灣人的投資心態
愈來愈趨向成熟
愈來愈有把握住風險的趨勢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以往台灣的投資人
尤其是散戶
在操作股票的習性

要嘛是一窩蜂的跟隨
要嘛是一窩蜂的逃脫
完全的任人操作、任人宰割

形成完美的養套殺循環

當然獲利最大的
絕對不是我們散戶
我們只是貢獻資金的待宰羔羊而已

但是若觀察這幾年的台股

不論是否受到房價報酬率的影響
抑或是其他的原因
使得台股投資意願減少

都讓我們爭取了一段緩慢的經濟成長

使得我們可以在看似漫長的經濟成長中
卻其實得到了更多時間
讓各種專業於此的投資專家

有更多更精闢的見解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明年總統大選完後幾個月
台股有可能又會曇花一現的
跌落至甚低點

但至少,我們不會在像之前崩盤前
還在過度樂觀的看待台股
至少至今可先為自己規劃好必要的

退場時機吧!

qa12345 - 該怎樣發起工程師群體抗議?

其實,我覺得公司在對待工程師的角度
就好像女生在對待工具人一樣
需要時才顯得重要

不需要時就可丟掉

也不會惋惜
只短暫覺得有了你真好
沒有你可以再找

身邊永遠不缺這種腳色的人物

那對於我們宅宅的心聲呢?
只能暗地裡躲在陰暗的角落裡啜泣
難過不已或滿腹委屈的吐口水

但卻只有得到一點心理的安慰
說著:「沒關係!!!
下一個更好!!!」

.....................................

說真的,真覺得
有些公司的一些主管、老闆的想法
真的是完全不會站在下屬的角度思考

只會一昧的要求下屬要為長官著想

問題是,又沒有當過長官
怎會知道長官需要的是什麼
要怎麼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

導致衍生出一堆哈巴狗文化

不過,最有趣的是
每個長官都應該有當過下屬
(除非是家庭企業)

要設身處地為下屬著想
應該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情
卻一堆人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

只想著要下屬幫自己建功
卻都不站在下屬的立場思考
怎麼做才是最有效率與幫助的解決事情

有時候,真搞不清楚這些長官
到底有沒有當過工程師
還是只會一昧的巴結、討好上司

卻忘記了當初當工程師的初衷

或者根本沒有初衷
只是變成了一種
只為了賺取高報酬的傭兵而已

那就真的非常感嘆了!

qa12345 - 日本二戰不該惹美國的八卦

其實我覺得,這兩個民族
彼此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爭奪資源
似乎沒有誰招惹誰的樣子

看到他們在經貿環境的廝殺
似乎像是互相幫助
但又好像在互相牽拖

令我有另外一種不好的想法燃起
我的想法是起源於八國聯軍後
列強瓜分中國

使得其中的美國與日本也都各得到一份土地與資源
但自從孫文推翻滿清
建立中華民國後

理所當然的
就不能這麼光明正大的佔據中國土地
那麼列強的做法呢?

要嘛是期限到期,將土地回歸
要不然就是直接吐出來
相信久歷商場並老練的大家一定會想到

會有這麼好康的事情嗎?
當然就心照不宣
於是私底下有沒有談甚麼合約

要如何規畫與設計未來的藍圖
相信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只是為什麼美國要對日本種兩顆香菇

當然由來就來自於珍珠港事件
雙方面利益談不攏的撕破臉
或者說,有一方低估了另一方的實力

想要獨吞整個大資源與大市場
而對另一方的下馬威
但錯誤評估的是

不但犧牲掉自己的利益
反而形成漁翁得利的情況
反而形成漁翁得利的情況

-------------------------------------

其實,我猜想的根據
來自於人性的貪婪
以及不擇手段的只為了達到目的

且這兩個國家在當時
又都是數一數二的強國
為了壯大自己而犧牲別人

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且戰後重建與互相友好的速度又如此之快
讓我對這方面的人性打了很大的問號
歷史真的有這麼單純嗎?

還是只是強者在敘述戲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