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防災意識 - 地震預警有意義 最需要者用不上

『地震發生時,地震波根據振動方式會傳遞出P波(初達波)、S波(剪力波)及表面波。由於真正震幅大、對房屋結構破壞性強的剪力波傳遞速度只有每秒3到4公里,慢於初達波的6到7公里。透過在地表設立地震儀,偵測並判讀初達波,就能夠在剪力波抵達前發出警報,爭取逃生黃金時間。按照速率推測,每遠離震央3公里,就能多出1秒的預警。』

『但反過來說,離震央愈近、愈是高危的斷層帶居民,「地震預警」就顯得愈像雞肋。由於處理地震資料和推送訊息平均約需18到20秒, S/P波時間差的預警對於震央周圍50公里的人而言,等於「零效益」;這些「盲區」居民卻又是最需要在大地震時及時逃難的人。墨西哥與日本已是世界地震警報最成熟的國家,但墨國自治大學教授蘇瑞斯表示,耐震建築才是保命之道!』

『此外,密集的地震儀佈署,能夠幫助「地震警報」更準確地判定「大略震度」。有時「毀滅性」的剪力震波是在初震的10多秒或30秒後而來,在「盲區」民眾無法判斷是大震小震、該繼續上網還是該逃之際,預警短訊就能夠用於輔助「逃生決定」,從而也能救到許多震區災民』



地震預警有意義 最需要者用不上